1998年12月10日21时48分,著名核物理学家、我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九三学社中央名誉主席、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原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王淦昌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王淦昌,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0年入德国柏林大学。1933年获博士学位,1934年4月回国,1941年,他提出验证中微子存在的实验方案并为实验所证实。
1958年,王淦昌小组建成了24升丙烷气泡室。前后共得到近10万张气泡室照片。1959年3月9日,从4万张照片中发现了一个十分完整的反西格马负超子,这是实验上第一次发现荷电反超子。1959年9月,王淦昌小组宣布了这一发现,轰动了世界。这一发现,丰富了人类对反粒子的认识,填补了粒子·反粒子表上的一项空白。
1961年始,他参与了我国原子弹、氢弹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制的试验研究和组织领导,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1964年,他独立地提出用激光打靶实现核聚变的设想,是世界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理论和研究的创始人之一,也使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科研工作走在当时世界各国的前列。
1986年3月3日,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4位院士联名给中央和邓小平写了封信,提出了《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这份建议凝聚着一代科学家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没多久,邓小平在这份“建议”上批示:宜速决断,不可拖延。200多位专家、学者对这一计划进行了全面的论证和修改。1986年11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准,“中国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对生物、航天、信息、自动化、激光、能源等7个重点学科作了纵深部署,命名为“863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