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七个“世界睡眠日”来临之际,中国医师协会18日在北京召开“2017世界睡眠日新闻发布会”。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叶京英指出,严重的、不规律的“打呼噜”,医学上称为“睡眠呼吸障碍”,可以造成睡眠过程中反复的间断性缺氧,引起机体代谢性障碍,从而导致多种慢病的发生。
随着睡眠医学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睡眠生理作用的了解不断深入,充足而高质量的睡眠是精力恢复、免疫调节、记忆整合、内分泌调控、儿童生长发育等重要生理过程所必需的。引起睡眠质量问题最常见的“打呼噜”就是一个严重的健康杀手。
“流行病学分析显示,睡眠呼吸障碍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6年的最新数据显示,这一疾病在男性中的患病率高达14%,20年间增长了3.5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叶京英说,在中国,睡眠呼吸障碍与多种慢性疾病关系密切,2014年的统计分析中显示,睡眠呼吸障碍可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3.45倍,脑血管疾病2.85倍,增加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风险2.44倍。此外,睡眠呼吸障碍患者糖尿病发病率也有明显提高,且与老年痴呆,心律失常和呼吸系统疾病等慢病直接相关。
叶京英指出,睡眠呼吸障碍引起的损害在两类人群中后果尤其严重。首先为儿童,儿童的特殊性在于其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睡眠呼吸障碍可明显影响其体格发育及智力发育,长期张口呼吸不能及时纠正将引起儿童颌面骨骼的发育,造成不可逆的结果。第二类人群是特定服务职业人群,如飞行员、驾驶员等司乘人群,健康的睡眠,不仅关系自身的健康,更关乎社会公众的安全。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睡眠呼吸障碍患者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是健康人的2-7倍,发生施工事故的风险是2-3倍。
发布会上还举办了“2017年世界睡眠日全国义诊活动启动仪式”。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全国数十家医院将在“3.21世界睡眠日”举办大型义诊活动,为社会上更多有需求的患者提供帮助,提高民众的睡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