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与父母在很多方面的差别并不会太大,很多时候我们都能从孩子身上看到父母的影子。最近,威斯康星大学Ned Kalin博士带领的研究团队经研究后发现,父母的忧郁症或焦虑症也可能会影响到孩子。
他们研究了恒河猴的行为模式,发现特定脑区的高活跃度会影响一代又一代子孙,为后代的忧郁和焦虑提供了肥沃土壤。他们还发现童年时期就遗传一些跟压力相关的疾病这个现象可能和大脑结构无关,而是与大脑的代谢作用相关。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世界有数百万人承受着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压力引起的疾病折磨。而在之前的研究中已经有迹象表明,忧虑、紧张的情绪可能会有遗传性,而这些情绪又明显会提高焦虑症、抑郁症或药物滥用的风险。知道这些信息以后有什么用处呢?可能可以进行早期干预或教育。比如乳腺癌,那些知道自己有高风险的人会定期找医生检查身体,并且更加注意自己的生活、饮食。那么类似地,如果患者知道自己比正常人更容易得焦虑性疾病,或许他们会在疾病到来之前就积极咨询专家,或是想办法在日常生活中减压。
从科学角度来说,专家对调节这类型疾病的先天性风险的具体脑结构知之甚少。Kalin的研究成果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他们研究了大约600只恒河猴,它们属于多代同堂的大家庭。在利用先进的大脑成像技术之后,他们发现被广为接受的测量大脑活跃性的脑部新陈代谢好像跟焦虑有关。某些脑区的新陈代谢可以告诉我们这个人有没有遗传焦虑性疾病的风险,而且易焦虑这个情绪可以在年纪还小的时候就被观察出来。
研究人员把这些小猴子放在一个会让它们轻度焦虑的环境中(如不跟它们做眼神交流的陌生人面前),在这个情境下对它们的大脑扫描成像,发现它们焦虑时很活跃的脑区的在不同个体上存在差异,而且呈现出族谱趋势。一个更容易感到焦虑的小猴子,在特定的神经回路上会有更强的脑部活动,而它的家族有着长久的易焦虑历史。
Kalin及其团队得出结论,前额—边缘叶—间脑这部分的脑回路是推动早期遗传性焦虑发展的重要推手,这部分脑区负责许多人类情绪、行为的不同功能。而这个回路被认为会协作让人评估潜在威胁、产生焦虑反应。
而在结合恒河猴几代家族树的精确脑成像信息之后,Kalin他们发现影响遗传与儿童患精神疾病的重要纽带并不是大脑结构,而是大脑功能。
精神疾病的治疗面临许多其他类型疾病没有的挑战,Kalin的发现能帮助尽早发现,也能为数百万患者的治疗提供方向。
来源|:煎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