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冬季,总会出现感冒、手脚凉、皮肤干这些小麻烦。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麻烦,不妨试试中医法。
1.疲倦乏力爱感冒
典型症状:总感觉身体懒,精神不振,乏力,常冒汗,头晕健忘。温度稍微一降,总是第一个感冒,一般要拖上两周才能完全好。
调理推荐:小米山药饭+拍打胃经
这是典型的气虚,平时不觉得,冬天天冷,再加上工作忙,就表现的很明显了。应多吃些益气健脾的食物,推荐一道主食,小米山药饭,山药去皮切块,煮小米粥时放上几块。
中医说小米和山药都是补气的好东西,吃了能增加力气。此外,补气的还有牛肉、薏米、大枣、蜂蜜等。
除了食疗,还可拍打胃经,常拍打能补气,主要穴位在下肢前外侧。还有,常按揉足三里穴位,也能健脾和胃,强壮体质。
气虚导致出汗的患者可以在中医师的指导下多吃些补气的东西,比如党参、北芪、太子参、西洋参、高丽参。
2.手脚冰凉易出汗
典型症状:冬天怕冷,手脚总是冰凉、有时会发麻,手心还一直冒虚汗。吃凉东西胃不舒服,有时候还腹泻。
调理推荐:韭菜炒核桃仁+灸关元穴
这种症状应属阳虚,以女性居多。主要是阳气不足、虚寒引起。日常多注意腰部、下肢的保暖。
饮食上,多吃些甘温益气的食物,如牛羊肉、猪肚、核桃、桂圆、韭菜等。推荐一道韭菜炒胡桃仁:核桃仁50克,开水浸泡去皮,韭菜200克,洗净切段,先将核桃仁炒至焦黄,再加入韭菜翻炒。这道菜简单易做,而且能补肾助阳,有温暖腰膝的作用。
其实,最简单的方法是,平时做菜时多放点葱姜蒜,每道菜吃一点,慢慢积累下来,也能起到补阳的作用。
此外,艾灸足三里和关元穴也有助于补阳。
3.皮肤干燥老便秘
典型症状:一到冬天,原本干燥的皮肤更干了,经常起皮,还口干、咽干、鼻干,嘴唇干得起裂纹,还容易便秘。
调理推荐:贝仁蒸梨+蜂蜜
这种症状应属阴虚,体内津液精血亏少。日常应保持充足睡眠,多饮水,避免强烈运动,锻炼时控制出汗量,并且及时补充水分。
推荐一道贝仁蒸梨:新鲜的梨洗净切半去核,把川贝母3克、北杏仁5克捣成粉,放入挖掉核的梨中,隔水蒸30分钟,饮汤吃梨。还可以在吃前,加上些蜂蜜,滋阴润燥效果会更好。
除此,还可多吃瘦猪肉、鸭肉、芝麻、木耳、百合、荸荠、莲子等甘凉滋润的食物。还可用枸杞子、菊花、麦冬等泡水代茶饮。不宜吃羊肉、狗肉、辣椒、葱姜蒜等温性食物。
4.胸闷痰多常出汗
典型症状:应酬多,尤其年底,大酒大肉吃喝不止。小肚腩越来越大,常常感到胸口闷,痰也很多,大冬天也容易出汗。
调理推荐:山药冬瓜汤+按揉丰隆穴
过食肥甘,体内痰湿凝聚,表现出来就是胸闷痰多,有的还面色黄胖,眼泡浮肿。
这种情况下,除了注意多休息、少吃甘肥的食物外,还要多做户外运动。饮食调养推荐用山药冬瓜汤:山药50克,冬瓜150克,先炒一下,再放适量水,慢火煲上半个小时,加入调味品即可。
中医认为,丰隆穴是化痰的强穴,痰多的人可常揉按此穴。
取穴方法是,从小腿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两个点,连成一条线,取线上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约两指宽度),和刚才的中点平齐,这个地方就是丰隆穴了,每天按揉3~5分钟即可。
5.两胁胀痛多叹气
典型症状:冬天,尤其是阴天或下雪的日子,心情就会变得很差,失眠多梦,有时还会感到胸部胀满,两胁串痛,好像有股气在里头窜来窜去。
调理推荐:橘皮粥+拍打肝经
冬天阳光少,容易让很多本就内向抑郁的人变得更加低落。长期如此,就会情志不畅、气机郁滞。
推荐一道橘皮粥:橘皮50克洗净,捣碎备用,粳米100克洗净,放锅里加清水煮,粥快好时,把橘皮倒粥里,再煮上10分钟即可,粥会散发橘子清香的味道,有理气的功效。另外,喝水时加上几片玫瑰花瓣,有行气解郁的功效。
还可以拍打肝经,位于下肢内侧,可重点按摩太冲穴,该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常揉按,有助于疏肝解郁。此外,还应多参加集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