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陷入整容贷款是什么情况?求职陷入整容贷款,毕业季来临,找工作成了毕业生的头等大事,下面介绍7招教你如何避开求职陷阱。
求职陷入整容贷款:
李佳和小艾在美容医院病房相遇时,她们整容手术的纱布都还未拆开,更不知道自己已陷入一场整形网贷骗局。
今年1月初,两人通过招聘网站分别来京应聘了总经理助理和网拍模特职位,面试时都被要求先“提升形象”。为了获得“月入过万”的工作机会,两人跟着招聘公司人事来到海淀区一家“有合作关系”的医院。之后摆在二人面前的,是动辄数万元的整容方案。因无力承担费用,招聘公司便谎称“最后公司出钱”,诱骗她们办理网贷整容。
李佳和小艾在美目尚医医院的经历,如出一辙:医院给出数万元的整容方案可贷款,公司承诺贷款最后由公司负责。
当李佳表示一下凑不齐4万多的整形费用时,一个被称为“二亮”的人出现,给出了一个贷款方案。此时李佳才知道,整容费用是以网贷的形式支付。由于“茜萌”表示公司会打款偿还贷款,李佳便填写了贷款单。
记者后期在医院暗访时看到了这张贷款单,左上角签着招聘公司人事“茜萌”和办贷人“二亮”的名字,贷款金额是四万零八百。
“办贷款时我全程都是懵的,都是工作人员拿着我的手机操作。”李佳说,他们查了个人征信,给她拍了一张手持身份证的照片,然后在三个平台贷款,分别是美好分期、易美健、铂金贷。
办理贷款后,李佳和小艾并未等来“公司还贷”,只能自己偿还每个月数千元的欠款。此外,招聘公司应允的工作也无法兑现。
记者调查发现,今年以来,有多家公司打着“高薪招聘”的名义,和整形医院合作,诱骗女性求职者贷款整形。不少受害者反映,整容后公司不安排工作,也不履行之前“公司还贷”的承诺,反而安排求职者提供“陪酒”、“开房”服务,赚钱还款。
有类似遭遇者不在少数。近日,北京警方启动专项行动,打掉多个以“网络虚假招聘”、“套路贷”为代表涉嫌诈骗或敲诈勒索的违法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100余名,破获相关犯罪案件20余起。
警方提示,在参加网络招聘时,对于夸大薪酬程度并设置用工前提条件的招聘岗位(例如要求进行整容并设置很高的业务额度)要提高警惕,以免落入套路骗局。下面教你7招避开求职陷阱。
如何避开求职陷阱?
第一招:别相信所谓的“储备人员”
有时候,求职者看到一条非常有吸引力的招聘信息,精心准备后前往面试;结果招聘方随意询问几句,填张表格,再告知一句“回家等通知吧”,从此就杳无音信了。其实,这类型的企业,多数都不缺人,也不急于招聘,他们只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广收信息,积累所谓的“人力资源储备”,以备不时之需。
第二招:小心招聘传销
传销在我国一直是法律所明令禁止的。有些企业却总想耍把戏、钻空子。就有这样的招聘信息:招聘电话接线员20名,年龄不限,性别不限,学历不限,月薪800元。前去面试的应聘者回来后都大呼上当!原来,该公司要求他们购买一定数量的产品,随后通过电话销售给其他客户。用单位的话来说是:通过电话联系客户,进行产品销售和推广,即电话接线员工作。但明白了内幕的人都知道,这不就是非法传销么?
第三招:别轻信广告宣传
由于网络的传播范围较广、传播速度很快,不少企业开始利用网络招聘,来为企业进行另一中形式的广告宣传。通过长期发布招聘信息,一方面增加企业的“见光率”;另一方面利用可观的招聘数量,制造一种公司发展迅速,求才若渴的假象。其实,这都是企业假借招聘之便,进行的一些广告炒作。
第四招:小心企业以招聘逃避破产危机
如果说有家公司连员工工资也付不起,被起诉后败诉了,但还在进行招聘,你能相信么?这可不是笑话!这些企业一般拖欠每个员工2~3个月的工资,在试用期内又辞退这些员工。往往他们都承认赊欠工资,并且保证一旦其正常运转,立刻偿还所欠薪资。但实际上仅仅是为了分散企业的内部矛盾,使企业暂时逃避破产的危机。
第五招:小心企业以招聘骗取钱财
利用招聘敛财可以说是老伎俩了。直截了当地收费早就被广大求职者所识破,所以现在的敛财手段就更加隐晦了。比如应聘者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轻松通过面试后,公司要求在上班当天交纳300元(其中包括制服费用及各类工本费、押金等)。如若员工离职,这些制服及用品公司不负责回收,理所当然的,那些所谓的押金和工本费用也就回不来了。
第六招:不要轻易被高薪诱惑
在铺天盖地的招聘广告中,高薪的职位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除去高层次的技术类、管理类岗位,那些岗位要求低、薪资待遇优的工作,不可否认地对应聘者充满了无限的诱惑力。但当应聘者真正上岗时,却发现实际的工资要比招聘广告上的“缩水”很多。公司会解释说:这是岗位的基本工资,其余部分都是业绩提成。
第七招:留心所谓的“管培生”
管培生现在非常流行,高薪、良好的上升空间、综合的管理能力……都让这个职位被包装得非常具有吸引力;而求职者要注意的是,不能只关注公司许诺的管培生的种种“虚名”,而要真正了解管培生的培养模式。很多管培生前两年在不同岗位轮岗,好处是可以迅速熟悉公司各个岗位的业务;坏处是在哪里都没有归属感。很可能最后由于业务能力不强而在哪个岗位都留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