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百科 诗词大全 搞笑图文 食物相克 周公解梦

冬虫夏草被“叫停”,是因为无效么?

昨天是“315”,先看下面这条新闻:

“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下发通知,含冬虫夏草的保健食品相关申报审批工作按《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未经批准不得生产和销售。这意味着审查、管理会更严格。对于此次叫停,食药监总局局长毕井泉解释称:“冬虫夏草不是一种食药两用的物质,因此它不能单独作为保健品的原料。”

以及今年2月4日总局发布的消费提示:

因此,今天我们挑选的两篇短文,关键词都是,“冬虫夏草”。

作者简介张洪涛,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病理及实验医学系研究助理教授,研究领域为癌症和细胞免疫炎症的分子机理及药物研发。笔名“一节生姜”,著有科普读物《吃什么呢?——舌尖上的思考》。

“非沟里摸得”关键词:冬虫夏草、新药研发

冬虫夏草,这样一个非虫非草,实属昆虫幼虫尸体上寄生的真菌,被很多人捧为仙丹妙药。

冬虫夏草到底可以治疗什么病,到底有什么样的活性有效成分,都还是有争议的问题。

无争议的事实是,冬虫夏草已经被人炒到了每公斤几十万的价格。而在1974年,网络上可查到的价格是每公斤28元,这大概是在比较接近产地的青海省果洛州的收购价格。虽然有人估算,30年前的1元相当于现在的25元 ,冬虫夏草价格的涨幅还是明显大大超过了一般的商品。

冬虫夏草的真菌是虫草属。这一属的真菌,在有性生殖期叫虫草,在无性生殖期叫棒束孢霉。日本京都大学的藤多哲朗(Tetsuro Fujita)实验室,从一种辛克莱棒束孢霉里(Isaria sinclairii)分离出一种可以抑制免疫的代谢产物,叫多球壳菌素。根据这个多球壳菌素,日本三菱田边制药公司最终通过化学修饰的办法,研发出一个叫“非沟里摸得”的药(fingolimod)。这个免疫调节药物,由瑞士诺华公司(Novartis)授权生产,商品名是Gilenya,在美国于2010年批准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症。

藤多哲朗教授1985年开始这项研究的时候,对多发性硬化症一无所知,他当时主要是在研究免疫抑制剂。之所以选择棒束孢霉入手,是因为藤多教授当时想到冬虫夏草,灵光一闪,觉得那真菌要能在冬天侵入虫体,并长期居住,必然是有活性物质可以抑制住昆虫的免疫系统。利用他在京都大学的实验室及两个日本公司的资源,藤多哲朗教授研究了各种真菌,最后从辛克莱棒束孢霉找到这个多球壳菌素。

“非沟里摸得”与冬虫夏草多少沾了点边,但如果冬虫夏草要有类似的活性物质,也不是在虫草期。按照藤多教授的想法,多球壳菌素应该在侵入虫蛹的时期,也就是棒束孢霉的时期分泌最多。辛克莱棒束孢霉寄生的是蝉蛹,有一个叫蝉花的中药,也是一种蝉棒束孢霉,寄生在蝉蛹里。

“非沟里摸得”的研发也不是一帆风顺。当时分离出的多球壳菌素因毒性太大,无法用于人体。后来合成好“非沟里摸得”,减少毒性,于1997年将美国和欧洲市场授权瑞士诺华,一开始是准备用于器官移植,但是临床实验失败,看不到什么效果,最后能够用于多发性硬化症,算是逆袭成功。但是因为免疫系统被抑制了,“非沟里摸得”的副作用就是感染增加。FDA于2013年已经警告这个药会引起一个脑部的病毒感染。与虫草不同的是,这创新研发出来的药,不只药性清楚,毒性也清楚,所以可以掌控。

因为是刚上市的专利药,“非沟里摸得” 价格不输于冬虫夏草。每个病人在这个药上每月的花费(含医保)是4000美元,制药公司预测到2018年这个药的销售可达53亿美元。冬虫夏草以每年100吨的产量推测,每年的市场总量可达30亿美元,而且由于过度消费,产量还有逐年减少的趋势。

有时候地大物博不是一件好事。靠山吃山,只能炒作原材料。而这创新的药物,还真是不能从山沟沟里就摸出来的。

冬虫夏草的主要问题,不是疗效关键词:虫草、污染

前面《“非沟里摸得”》一文,创新药物“非沟里摸得”和冬虫夏草其实代表了两种市场机制。一种市场,是通过科研创造出来的市场,对这个市场的投入,支持的是科学的发展。另外一种市场,是基于原材料的市场,对这个市场的投入,主要是用来炒作。中国有着丰富的历史和资源,现在不差钱了,当然可以在后一种市场做得很好,但是这种市场的可持续性有多少?

冬虫夏草最大的问题,还不是疗效。不管疗效如何,这个市场已经存在,至少在目前的空间和时间,这个市场或者文化应该有一定的合理性。冬虫夏草的一个严重问题是铅汞的污染。

冬虫夏草已经被炒作得很昂贵,其单位重量的价格基本上是和黄金价格一致。为了谋求暴利,黑心商贩想尽办法给虫草增加重量,有点良心的做法是在虫草里面插小树枝,更为恶劣的是加入有毒的铅汞等重金属。面对来自有污染的虫草的危害,不管你是平民还是高官,一律平等。

羊城晚报上曾经刊登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郝凤桐医生在2000年左右治疗的一起病例。当时,郝医生接北京一家三级甲等医院的会诊邀请,诊治因不明原因铅中毒的一对夫妇。 这对夫妻,为保健常服用冬虫夏草,之后出现腹痛、贫血、便秘等症状。丈夫症状较重,曾在地方医院开腹探查,结果没有发现病因,屡经周折,才发现血铅、尿铅异常增高。妻子症状相对要轻,但也诊断有急性轻度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夫妻二人将生活中的可能接触物统统送检,最终确认他们服用的冬虫夏草严重铅超标,为铅中毒的来源。针对铅中毒,医生使用依地酸二钠钙解毒,夫妻二人的病情很快得到缓解。

2013年薄谷案件的审理,也牵扯出了瓜妈当年中毒的案中案。2007年瓜妈身体不适,严重消瘦,甚至在参加瓜爷爷的葬礼时晕倒。医生发现在她服用的冬虫夏草胶囊中的红色粉末里混有汞和铅。瓜妈当时有手振颤的症状,乃汞中毒的病症之一。为了查出下毒人,徐明推荐了王警官主持破案。很显然,王并没有查出黑心商人。瓜妈继而认定是瓜瓜同父异母的望知所为,导致瓜爹对望知无比气愤,将其逐出家门,有六年的时间,对望知上大学、结婚、生子都毫无所知。根据法庭证词,瓜爹后来知道错怪了望知。既然望知没有做投毒之事,那当时黑心商贩的嫌疑就比较大。只可惜王警官当时没有认真对待这个中毒的案件,如果当时能把黑心商贩打黑打掉,瓜妈也许就不会有觉得要被人害的疑心病,那也许就不会有2012年的刺秦。

当然,有一种可能是无法查出到底谁是这个黑心商贩。从高原上的采集者,到直接收购冬虫夏草的跑山人,再到批发商,再到一级经销商或者是生产胶囊制品的厂家,这中间的环节太多。如果是最后的厂家,比较好查,但是如果问题出在前面的环节,就难查出。这个问题不只是薄家的问题,也不只是冬虫夏草的问题,是所有中药厂家面临的问题。为了保证中药来源的质量,很多厂家只有开辟自己的中药农场。但这显然不适用冬虫夏草,因为它没法大规模栽培。

当然,这掺假重金属,其实也还是因为价格太畸形。有人总结原因是:吃的人不买,买的人不吃。确实,冬虫夏草的价格在春节前都会飙升,那是因为送礼的需求。

不管是什么样的市场,如果购买群体和最终消费群体不重合,那么这就不是一个健康的市场。就好比房市,如果到了买的人不住,住的人不买的时候,也许就该考虑远离了。

至于瓜妈到底汞中毒的程度有多严重,没有确切的答案。瓜妈有一个身份是律师,律师在法庭上说的话,可以作为法律的依据,但在科学上的准确性不一定靠谱。

中国文化里吃很重要,以致惹上官司都要说是“吃官司”。这个2013年的第一大案,可能还真是一个吃出来的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