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药酒由于配方和工艺控制问题,容易引发食品安全事故。而即便是国药准字的药酒,也需要注意,药酒是药不是酒,并非所有人都适用。
重庆宴席上饮用自制药酒造成15人中毒,5人身亡的调查出了结果,据央广网报道,经重庆市食药监局和市疾控中心对残留药酒分析,目前确定中毒原因为误喝了含有中药“雪上一枝蒿”的药酒,该中药含有剧毒。
“雪上一枝蒿”是中药的名字,学名是短柄乌头,属于毛茛科植物,主要药效是祛风除湿。其中含有的乌头碱几毫克就能要人命。
在网上搜索一下,饮用药酒中毒尤其是自制药酒的新闻并不新鲜。但是各种养生药酒、补肾壮阳药酒配方无论线下还是线上仍然传播得格外热闹。
除了自制药酒,国药准字的药酒同样拥有广大的消费群体。国家食药监总局官网的药品目录下,与酒相关的可达983条,这些酒类产品都有国药准字,仅看名字,就可大致知道其功能多针对风湿痛,健脾补气之类,成分也大多数是参茸、三鞭、人参 、枸杞等看上去具备滋补功效的药材。
中国人为何喜欢喝药酒?
中国是中医的发源地,中医讲究进补,泡药酒存在已久,某些配方浸泡药酒对于健身祛病的确有一定疗效。
不过也有很多古代配方是未经验证的,而人们往往认为名贵的植物药材或珍稀的动物器官泡制的药酒都能健身祛病。
北青网的一篇文章《12种中国人最爱的“泡酒”,你喝过或是用过哪一种呢?》曾经列举十二种“泡酒”是:蛇泡酒、蜈蚣泡酒、蝎子酒、黑蚁酒、人参泡酒、鹿茸泡酒、蜜蜂泡酒、海马泡酒、各类动物性器官泡酒、鼠仔泡酒、蛤蚧泡酒以及大杂烩泡酒,即各种药材一起泡。
但实际上,蝎子、蜈蚣、蛇等动物含有神经毒素和抗凝物质,少量饮用有活血止痛作用,过量会致出血及脏器损伤。
至于常用来泡酒的川乌、草乌等中药中,川乌、草乌中含有乌头碱,毒性较强,口服0.2mg就会中毒,3-4mg可能致死。
自制药酒由于配方和工艺控制问题,容易引发食品安全事故。而即便是国药准字的药酒,也需要注意,药酒是药不是酒,并非所有人都适用。
不过出于对传统药酒的信奉,再加上部分药企在广告宣传中的夸大宣传,消费者尤其是中老年消费者,在缺乏权威信息指导的前提下很容易便相信药酒的功效。
大多数药酒的功效针对的都是中老年慢性病,风湿疼痛、补肾壮阳等功效恰好是中老年人关心的话题。
根据新京报的报道,查了28款有广告批文的药酒,其中有13款曾因虚假宣传被食药监部门通告,如通络止痛药酒、风湿痛药酒、健脾壮腰药酒、驱风通络药酒等。主要违法内容为篡改审批内容,夸大药品疗效、利用患者名义和形象为产品功效做证明、任意扩大产品适应症范围、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等。
备受争议的鸿茅药酒就是典型的广告拉动销售。在疗效备受争议的前提下,鸿茅药酒销量节节攀高,2016年达到16.33亿。界面记者查询,自2011年开始,截至2018年4月13日,鸿茅药酒共取得1192个“蒙”字开头的药品广告批准文号,广告数量比排在第二名的阿胶多了一倍。与此同时,截止2017年,违规广告处罚也达2630次。
界面新闻记者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上看到一则针对祥康牌祥康酒的违法广告处罚,违法内容是广告中声称“平稳降糖,修复细胞,是老年人唯一的依赖。”糖尿病目前已经是三大慢性病之一,平稳降糖也是诸多糖尿病患者急需的功效。
该广告目前公开场合已经见不到,应该说新广告法实施以来,对于违规虚假医药广告加大了查处力度,违规宣传已经大大减少。
不过并不等于完全消失,医药生产商希望拉动销售,而电视台等播放平台需要广告收入。依靠广告拉动销售的产品仍然大量存在。
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专门针对药酒给出了指导,指出药酒是药,要对症服用,不能作为酒随便拿来服用。在饮用药酒的时候,可以根据个人的承受能力采取不同的量。
对于药酒成分,也指出,有些中药,比如说矿物类药材,由于他在酒精之中的溶解度比较低,同时有些矿物质的药材可能含有一些重金属,所以这一类的药材,一般不主张用来泡药酒。再有一些,比如说蛇、甚至毒蛇类的药材,建议大家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