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百科 诗词大全 搞笑图文 食物相克 周公解梦

央视起底婚托乱象 征婚要当心陷阱

央视起底婚托乱象,帮你识别骗局!央视起底婚托乱象,年底了,不少人都受到催婚的困扰,但心急之余要懂得甄别信息,征婚要当心陷阱,下面一起来看看征婚常见的骗局。

央视起底婚托乱象:

婚姻中介机构,作为适龄男女之间的“红娘”,本应是牵线搭桥、传书送话,促成美满姻缘的。但日前,北京法院审理了一系列婚姻中介机构利用婚托诈骗征婚者钱财的案件,在该系列案中,婚姻中介机构利用“婚托”作幌子,共计骗取30余名女性被害人400余万元。

被法警押进法庭的这名男子叫马青春,53岁,北京人。公诉机关指控,2010年6月至8月间,马青春在北京华盛腾达信息咨询服务部从事婚介服务,约定为被害人佘某介绍高档异性征婚者,期间介绍婚托王健民与佘某交往,骗取佘某婚姻中介费58万元。

其实,马青春合同诈骗案是北京发生的一个系列婚姻中介服务诈骗案中的一件。这系列案件的主犯,婚姻中介机构的老板张美玲,以及其他婚介公司人员、也就是所谓的“红娘”王凤华、向燕霞、程燕玲等7人,因犯合同诈骗犯罪,已于2016年1月分别被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判处了13年至3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央视起底婚托乱象 征婚要当心陷阱

今年11月27日,经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裁定,马青春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此前,婚托王健民等人也被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判处3至1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据了解,整个婚介机构诈骗团伙2009年到2013年间,先后诈骗了30余名女性被害人400余万元。而这系列诈骗案的案发,竟源于一名“婚托”的良知发现。

在约见到第三个婚托的时候,在聊天过程中,被害人向这个婚托说了自己交纳了58万元的会费,婚托听说交纳如此这么多的这个高额的会费以后,当时良心发现,就告诉了本案的被害人,说他自己是假冒的,被害人在得知这个情况以后发现自己被骗,然后向公安机关报案的。

征婚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一些不法分子瞄准了适婚男女的心理,设计骗局引人上当,所以征婚要当心陷阱,对相关信息要求证。

征婚要当心陷阱:

一是免费登记,套你上钩。

不少婚介公司在广告中都打出免费建档的招牌,其实就是为征婚者免费建立个人信息档案,信息登记不要钱,但见人要交介绍费或会费。婚介会根据消费者要求的条件,推荐几位优秀的人选(会员)让征婚者选择定下目标,而约会就要另外定时间了。当迟迟没有收到约会的通知,征婚者就会询问婚介情况,婚介会以种种理由推迟见面,或者再另选他人应付过去,以后征婚者再到婚介公司去理论,“红娘”就将责任推到消费者曾未见面的人身上。

二是用“婚托儿”骗你没商量。

“婚托儿”就是婚介公司与一些所谓的优秀会员相勾结,或者是直接雇佣一些人来做“婚托儿”,通过“婚托儿”和征婚者见面,随后这些托儿就会以各种理由,把这个征婚者给推脱掉,然后他们再和婚介公司一起来瓜分从征婚者那里骗取的钱财。例如,李先生是一位中年未婚者,曾到四方区一家婚介公司征婚,交付了入会费后,该婚介公司介绍的几位相亲者也不是真实的,因为从一开始到最后相亲者们连个姓名都没有留下。最后,除了钱财被骗,只剩下一张收据。

三是花言巧语,虚假包装。

有些婚介公司利用征婚者好奇、虚荣的心理,虚假或夸大宣传应征者的个人信息。例如,“苗条肤白”、“温柔贤慧”、“善解人意”、“诚实稳重”、“英俊潇洒”、“有房有车”、“资产上亿”这些令人心动的词汇都会给征婚者留下很好的印象。毋庸置疑,具备这些资质的人选是每个征婚者心目中的好形象,但是事实真的会是这个样子吗?其实,这些眼花缭乱的信息,可信度都是很低的。比如说,将开一家小公司,一年十几万元的收入,说成资产上亿。婚介公司就是利用了这些天花乱坠的词语突破了征婚者的心理防线,诈取他们的钱财。

为了让广大征婚消费者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消费纠纷,消保委建议消费者:

第一,征婚者不要轻易地去相信征婚广告。通常情况下,很多天花乱坠的广告都存在虚假或夸大宣传,这种广告很吸引人,但是可信度很低。

第二,征婚者需要让婚介公司提供合法有效的工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以及约见对象的有效证件。

第三,征婚者需要保留有效证据。通常在付款之前,双方需要签署婚介合同,而且除了要署名外,还需要公司盖章。除此之外,正规发票也是有效证据。有些婚介公司不开发票,只开一张没有盖章的收款收据,由于该类收据无法证明收款单位是谁,不具备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