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弑母后被释放,其亲属表示想把他送回学校继续接受教育,却遭到了家长们的反对和担心。下面来看男孩弑母后被释放的详细情况。
男孩弑母后被释放
近日,湖南沅江12岁男孩吴某因不满母亲教管严格,持刀将母亲杀害引发关注。目前,男孩被释放,其亲属表示想把他送回学校继续接受教育,却遭到了家长们的反对和担心,“怕他又犯事”。
弑母事件经过
12月2日,男孩儿吴某康在家中和自己的母亲发生争执,往自己母亲身上连砍二十余刀致其死亡。随后,吴某康极力隐瞒自己杀人的行为,在事情败露之后也没有丝毫悔过之意,甚至说“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不论从行为上还是从事情发生后的态度上看,吴某康的所作所为都令人发指。
指认现场后被释放
12月6日,经过了简单的调查后,吴某康承认了自己弑母行为,但由于其年仅12岁,不构成刑事犯罪,当天就被释放了。待警方将吴某康释放后,吴某康的家属想要将其重新送回学校,遭到了学校、老师、家长、学生们的一致反对,大家无法想象,年仅12岁就敢杀害自己的母亲的孩子放回学校后又会造成什么样严重的后果。
由于此次事件非常特殊,相关教育单位希望其家长让孩子转校并交给心理专家进行心理疏导,给孩子一个悔过自新的机会。
从上述事件来看,孩子有问题,家长也同样有问题。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是情感的需要也是成长的需要,现在很多父母为孩子烦,孩子嫌父母烦,无法好好沟通。下面来看家长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
家长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
1、学会倾听,且允许孩子发脾气。
学会倾听,这是沟通的第一步。假如孩子正为某事在气头上要允许他发脾气。父母不妨先坐好,安静地等待孩子,安静地看着孩子,不去打断他的话,全神贯注地倾听,不左顾右盼,停下手边的工作,这等于告诉孩子:你是被我们在意的,我们在认真地听在注意你所说的感觉或问题。
2、真诚地作出反应,表达父母的真实感受。
真诚地作出反应,而不是敷衍,真实地表达父母的感受,而非得只有训导。
孩子往往是非常敏感的,父母在与孩子的交流中语调暗含着一种态度,它同谈话的内容同样重要,从接受者的角度看甚至还比内容更重要。想一想我们是用怎样的语调来同自己的朋友交谈的,我们对孩子又是怎样说话的,是否居高临下了,生气时是否对孩子叫喊了,渐渐地那叫喊的音量是否变成了你说话时的“正常声音”了?另外“身体语言”不可忽视,据美国人类学家得出的结论是:在所有的影响力中,语言占7%,音调占23%,表情及肢体动作各占35%,可见其作为沟通工具的作用。
3、选择恰当的谈话时机,有冲突时也要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
一天中什么时机是适合谈话的呢?生理规律告诉我们,下午5点-7点是生理活动最低点,迫切需要补充营养,恢复体力。所以,孩子放学回家刚放下书包时是不易谈严肃的话题的,因为一天下来的疲劳使人难以集中注意力,也不好控制自己的情绪。晚饭过后,心情逐渐开朗,这是比较好的时机,找到孩子的兴奋点,父母便可润物细无声地转达其观点了。冲突也许在所难免,原则是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批评不是攻击,批评只对事不对人,用建设性的意见代替批评,将批评转化为希望,这才是批评的最终价值之所在。
4、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是需要父母帮助的,父母给出的指导要越具体越好,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好和孩子一起讨论确定,在讨论的过程中有些细枝末节的小问题兴许就化解掉了。通过讨论方向会更明确,问题本身也会显得清晰、明朗,这都有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