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和预约专车一样,今后动动手指,医生就会如约而至。在如今医院总是人山人海的情况下,这样的看病模式,是否想想就很带感?
有需求,就有人敢做吃螃蟹的人——
10月18、19日两天,滴滴出行、阿里巴巴旗下阿里健康和名医主刀联合启动“滴滴医生”大型公益活动。 此次活动率先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4个城市开展。用户可通过滴滴出行APP一键呼叫“滴滴医生”。呼叫成功后,医生会第一时间上门问诊,并赠送免费的阿里健康药箱。
这种“互联网+”的看病新模式,看起来很美,但不免也让人产生了诸多疑问:上门看病究竟靠谱吗?背后的医疗资源能保证吗?又或许这只是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一个试验品?
2000多人一键呼叫
只有40多人见到了医生
此次公益活动共有北京和睦家医院,上海仁济医院、新华医院、华山医院、德济医院,浙江绿城心血管医院等8家医院在内的20多位医生参与。
活动期间,当用户处在上门医生的服务范围时,就能看到滴滴医生专车信息。
用户点击呼叫医生发出请求后,医生会电话沟通了解用户的基本信息。确认需要上门服务后,医生会在第一时间搭乘带有“滴滴医生”车贴的滴滴专车上门服务。若上门无法解决,在征求用户意见之后,专车将送患者到医生所在医院,经由绿色通道继续接受治疗。
为期两天的活动中,一键叫医生是否叫得应,是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
阿里健康透露,活动开展两天,最终只有40多名体验者如愿以偿。
为什么叫单的成功率不高?阿里健康和滴滴出行方面解释说,呼叫之后没有医生上门问诊,主要是几种情况:一是距离,如果用户与医生超出一定距离,这次试水活动没有覆盖。
二是患者需求的科室,此次活动没有覆盖。
此外,医生在路上需要一段时间,问诊时间长,一天下来能完成的单量也是有限的。
动动手指医生上门
看起来美做起来难
活动这两天,杭州一共有8位“幸运儿”成功体验。“准妈妈”小叶就是其中之一。
小叶怀孕将近5个半月。最近换季,扁桃体有点红肿,喉咙不舒服。前段时间,她去医院看了一下,不过症状缓解并不明显。
看到滴滴的新活动,小叶赶紧拿出手机,一键叫医生,成功将医生直接约到了办公室,利用午休时间,进行诊断。
“那个医生很专业,细细询问情况后,给了我很多建议。”这无疑让小叶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小叶说,这种看病新模式对于她这样行动不便,又要上班的孕妇还是蛮适合的。
不过,在体验者叫好时,也有市民表示,这次活动,只是看起来很美——
市民何先生本想预约一位医生,帮家里的老人看一下腰痛。可是一看泄了气,杭州就只有一家医院参加这次活动。而且服务的医生只涉及心血管内科和全科,没有其他选择余地。
的确,大医院的专家级医生忙不过来,民营小医院的医生市民又不信任,这使得滴滴医生目前合作的医疗机构还非常有限。对此,阿里健康相关人士也表示,这次活动只是试水。以后是否做为长期产品,三方还需要探讨。
另外,阿里健康表示,除了满足高端人群对医疗服务质量的需求外,未来他们还会考虑同社区医院合作推出家庭医生服务。
业界有争议:
效率不高制度掣肘,都是拦路虎
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综合类科医生孙成勇是这次参与公益活动的医生之一。
孙医生说,像这种上门看病的模式,其实杭州已在做了。从今年1月开始,杭州作为签约家庭医生的试点城市,已有50多万居民和社区全科医生签约了。“像这样将上门看病和出行APP挂钩的形式,则是另外一种创新的尝试。”
不过这种尝试,在孙医生也有需要探讨的地方。“好处显而易见,医生上门,服务更加细致到位,可以拉近医患关系。但出诊花费的时间较长,从医疗资源考虑,效率实在不高。”
孙医生说,这次公益活动,他一共接诊了两个体验者。“有一位患者在庆春路上班,我从医院赶过去,就诊加上路程时间,花费了两个多小时。这两个多小时,如果我在医院看门诊的话,可以看一二十个病人呢。”
除此之外,杭城某公办医院的管理人员还提出了一个痛点:按规定,医生不能在注册地点之外的医疗机构看病,更不能在非医疗机构看病。换句话说,现在所谓的出诊医生肯定都是私下“偷偷”行为,如何避免更多隐患,也是一个问题。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