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百科 诗词大全 搞笑图文 食物相克 周公解梦

南门姓

南门[南门,读音作nán mén(ㄋㄢˊ ㄇㄣˊ)]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天象,出自古代天文官后裔,属于以天文星座名称为氏。

据史籍《史记·天官书》记载,天上有两颗大的星星叫南门星,在现代天文学中,分别指南部天穹的圆规星座和半人马星座中的两颗星,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圆规星座是南天星座之一。位于豺狼座南面,天燕座北面,半人马座与南三角座之间,紧靠半人马座中最亮的南门二,整个星座完全浸沉在银河中,但稍加辨别就能识别出来。公元1752年,法国天文学家拉卡伊为纪念使人们得以远航南半球的重要工具指南针,而划定了这个星座,并将其命名为“指南针座”。这个星座由三颗亮星组成,视星等为+3~+5。因为这个星座中的α星在南面即中国古代称为“南门一”的星,其它两颗β、γ星在北面,组成一个很尖的锐角三角形。由于这个星座很像人们使用的数学工具圆规,所以,后来就改名为“圆规座”了。

半人马星座位于长蛇星座以南、豺狼星座与船帆星座之间,中国只有南方几个省份在春天的晚上才能看到。半人马星座内有两颗亮星,α星就是中国古代称为“南门二”的星,视星等为-0.27m,是全天第三亮星;β星古称马腹一,视星等0.61m,为全天第十一亮星。“南门一”与“南门二”这两颗星离得很近,中国古代合称它们为“南门双星”,公元十四世纪郑和下西洋时,就曾用它们来导航。“南门二”实际商是一颗三合星,它的一颗11m的伴星(比邻星)离我们只有4.2光年(1光年就是以光速行驶一年的距离,约9460800000000~9486720000000公里),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在古希腊神话中,半人马是一种奔跑迅速、武艺高强的生物,虽然长象可怕,但举止温和善良,从不残害人类。相反,它们时常与人类交往,人们也很喜欢与它们相处。半人马喀戎(Chiron)是多位希腊英雄的导师,当中包括亚斯克雷比奥斯(Asclepius)、忒修斯(Theseus)、阿基里斯(Achilles)、伊阿宋(Jason)及海格力斯(Heracles)。

南门氏起源于上古时期负责掌管、观测天文之官员的后代,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守护南天门的门神是天庭第一正神。天庭南门是所有神、怪、鬼、魔、妖奉天帝之诏进出的大门。南天门神的兵器是青、白两支利剑,剑上附有龙生的九子之一睚眦。睚眦的长相是龙身豺首,性刚烈,好腥杀,好缠斗。每当南天门神挥舞起宝剑时,就似双手各持青、白两条巨大的蟒蛇,常常一身化二,威风凛凛。后来人们学南天门神,也将睚眦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或刀柄刀鞘上。

南门这个姓氏,就是以南门星座名称为姓氏,称南门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商朝大臣南门之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或官职称谓为氏。

上古时期,商朝君王有位大臣叫南门,大概是守卫南门的官员,其后代便以其名字称谓中的“南门”为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朝时期守护城池南门之官的后裔,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清朝学者张澍在所著《姓氏寻源》一书中说,南门氏的祖上,大约是西周守卫城池南门的官员,所以得了这个姓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朝时期住在城池南门附近之居民,属于以居地方位名称为氏。

典籍《鬻子》中提到南门氏的始祖是南门蠕。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住在城池南门附近的居民,也多有以居住地方位名称为姓,亦称南门氏。南门复姓的族人,后来绝大多数逐渐简化改成了单姓南氏。



得姓始祖:南门蠕。

南门,除一般通用的意义外,根据《史记·天官书》记载,古代人将离地球最近的两颗恒星圆规座和半人马座称为南门星。另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古代看守城郭南门的官,或居住于南门附近的人亦以南门为氏。在典籍《鬻子》中提到南门氏的始祖是南门蠕。商汤王朝有七位佐臣,分别是:庆辅、伊尹湟里且、东门虚、西门疵、南门蠕、北门侧这七位大夫,南门蠕是这七位重要佐臣之一。南门氏后人奉南门蠕为南门复姓的得姓始祖。

二.郡望:

河内郡:晋朝人认为,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春秋末期楚、汉之际,约在公元前三世纪末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涉),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北、京汉铁路以西一带地区,包括汲县。魏文帝黄初年中,河内郡析置朝歌郡(今河南淇县)改属冀州(今河北冀县),四县随之改属、后又回归河内郡。属司州河南尹的有卷(今河南原阳)、原武、阳武三县。属兖州(州治廪丘,今山东鄄县)陈留国的有封丘、酸枣、平丘、长垣四县,属兖州东郡的有燕。西晋时期移治野王(今河南沁阳)。隋朝时期于野王为河内县,隋、唐两朝的河内郡即怀州。元朝时期设为怀庆路。明、清两朝为怀庆府,河内县之名不变,常为治所。民国时期改河内县为沁阳县。

汝南郡:西汉高祖刘邦四年(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县、上蔡县、平舆县、项城县一带地区,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东汉时期移治至平舆(今河南平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