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性蝎完全为肉食性,极个别种类会少量摄取植物性饲料(如会全蝎),取食无脊椎动物,如蜘蛛、蟋蟀、小蜈蚣、多种昆虫的幼虫和若虫甚至是小型壁虎。它靠触肢上的听毛或跗节毛和缝感觉器发现猎物的位置。沙漠蝎能够确定穴居50厘米深的蜚蠊。蝎取食时,用触肢将捕获物夹住,后腹部(蝎尾)举起,弯向身体前方,用毒针螫刺。由六节组成,是梯形,背面复有头晌甲,其上密布颗粒状突起,毒腺外面的肌肉收缩,毒液即自毒针的开孔流出。大多数蝎的毒素足以杀死昆虫,但对人无致命的危险,只引起灼烧样的剧烈疼痛。蝎用螯肢把食物慢慢撕开,先吸食捕获物的体液,再吐出消化液,将其组织于体外消化后再吸入。进食的速度很慢。1、蝎子属于昼伏夜出的动物,喜潮怕干,喜暗惧怕强光刺激。喜群居,好静不好动,并且有识窝和认群的习性,蝎子大多数在固定的窝穴内结伴定居。一般在大群蝎窝内大都有雌有雄,有大有小,和睦相处,很少发生相互残杀现象。但若不是同窝蝎子,相遇后往往会相互残杀。2、蝎子有冬眠习性,一般在4月中下旬,即惊蛰以后出蛰,11月上旬便开始慢慢入蛰冬眠,全年活动时间有6个月左右。在一天当中,蝎子多在日落后晚8时至11时出来活动,到翌日凌晨2~3点钟便回窝栖息。这种活动规律一般是在温暖无风、地面干燥的夜晚,而在有风天气则很少出来活动。3、蝎子虽是变温动物,但它们还是比较耐寒和耐热。外界环境的温度在40℃至零下5℃,蝎子均能够生存。蝎子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气温下降至10℃以下,蝎子就不太活动了,气温低于20℃,蝎子的活动也较少,它们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温度为25~39℃之间。气温在35~39℃,蝎子最为活跃,生长发育加快,产仔、交配也大都在此温度范围内进行。温度超过41℃,蝎体内的水分被蒸发,若此时既不及时降温,又不及时补充水分,则蝎子极易出现脱水而死亡。温度超过43℃时,蝎子很快死亡。蝎子活动、生长发育和繁殖与温度密切相关,最佳温度35~38℃之间。因此,我们在人工养殖蝎子时,必须注意掌握。4、蝎子的生长、繁殖与外界环境的湿度也有密切的关系。在自然界野生的蝎子,如要久旱无雨,就会钻到地下约1米深的湿润处躲藏、隐蔽起来;当阴雨天气,地上有积水,它们会爬往高处躲避。因此,在养殖蝎子时要十分注意饲料的水分以及饲养场地和窝穴的湿度。一般来说,蝎子的活动场所要偏湿些,而它们栖息的窝穴则要求稍干燥些,这样有利于蝎子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如果窝穴过湿,则易受到微生物的侵害,蝎子的蜕皮也十分困难;如果蝎子的活动场所过于干燥,而且投喂的饲料中水分又不足时,也会影响到蝎子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还会诱发相互残杀。5、蝎子喜暗怕光,尤其害怕强光的刺激,但它们也需要一定的光照度,以便吸收太阳的热量,提高消化能力,加快生长发育的速度,以及有利于胚胎在孕蝎体内孵化的进程。据报道和观察,蝎子对弱光有正趋势,对强光有负趋势,但它们最喜欢在较弱的绿色光下活动。6、蝎子对各种强烈的气味,如油漆、汽油、煤油、沥青以及各种化学品、农药、化肥、生石灰等有强烈的回避性,可见它们的嗅觉十分灵敏,这些物质的刺激对蝎子是十分不利的,甚至会致死。蝎子对各种强烈的震动和声音也十分敏感,有时甚至会把它们吓跑,终止吃食、交尾繁殖、产仔等。
成蝎外形,好似琵琶,全身表面,都是高度几丁质的硬皮。成蝎体长约50~60mm,身体分节明显,由头胸部及腹部组成,体黄褐色,腹面及附肢颜色较淡,后腹部第五节的颜色较深。大部分蝎子雌雄异体,外形略有差异。头胸部,由六节组成,是梯形,头胸部和前腹部合在一起,称为躯干部,背面复有头晌甲,其上密布颗粒状突起,背部中央有一对中眼,前端两侧各有3个侧眼,有附肢6对,第一对为有助食作用的整肢,第二对为长而粗的形似蟹螯的角须,司捕食、触觉及防御功能,其余四对为步足。口位于腹面前腔的底部。前腹部较宽,由7节组成。后腹部为易弯曲的狭长部分,由5个体节及一个尾刺组成。第一节有一生殖厣,生殖厣覆盖着生殖孔。雌蝎可从生殖孔娩出仔蝎,雄蝎可从生殖孔中产出精棒,与母蝎殖孔相交。雄蝎体内只有两根精棒,一生只能交配两次。雌蝎交配1次,可连续生育4年,直到寿命结束。蝎子的寿命5~8年。蝎子为卵胎生,受精卵在母体内完成胚胎发育。气温在 30~38℃之间产仔。蝎子没有耳朵,几乎所有的行动都是依靠身体表面的感觉毛。蝎子的感觉毛十分灵敏,能感觉到一米范围内的蟑螂的活动。蝎子的感觉毛能察觉到极其微弱的震动,就连气流的微弱运动都能察觉到。
蝎子多生活于片状岩杂以泥土的山坡、不干不湿、植被稀疏,有些草和灌木的地方,还有些生活在热带雨林与沙漠。在树木成林、杂草丛生、过于潮湿、无石土山或无土石山、以及蚂蚁多的地方,蝎少或无。它们居住在天然的缝隙或洞穴内,但也能用前3对步足挖洞。东亚钳蝎一般在11月上旬入蛰,翌年4月中下旬出蛰。全年活动期6个多月。昼伏夜出,多在日落后至半夜间出来活动,但必须是温暖无风、地面干燥的夜晚。在35℃以内有明显的趋温性,在10℃以下进入冬眠。视觉迟钝。行走时,尾平展,仅尾节向上卷起。静止时,整个尾部卷起,尾节折叠于前体部第5节的背面,毒针前端指向前方。受惊吓时,尾部使劲向后弹,作刺吻状。沙漠蝎能适应极干旱的环境,有许多营穴居生活,致死温度高达45~47℃。水分自体表蒸发量较低,在25℃时,每小时仅损失0.01%的水。有的蝎不时从地面上抬起身体,使体下空气流动,避免体温过分升高和干燥。我国约有10余种,主要为东亚钳蝎。属于钳蝎科,正钳蝎属。东亚钳蝎又名远东蝎,因其后腹部节上的纵沟形状和问荆相似,故又有问荆蝎之称。
蝎子养殖蝎子养殖技术人工养蝎技术养蝎要成功诀窍在温控蝎子的人工饲养方法主要有山养法、场养法、房养法、盆养法、箱养法及架养法。无论哪一种饲养方法,都必须模拟蝎子的自然生态环境,如温度,湿度、光照、栖息环境、捕获食物、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等,其中主要是温度。控温养蝎可从成活率小于20%提高到大于90%,蝎子的生长期由2年缩短到8个月,蝎的繁殖由每年产1胎增加到2-3胎,经济效益非常可观。经研究与实践证明,温度对蝎子的生长发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蝎子在自然界中的生活规律是:春天温度在 10℃-12℃起蛰活动,冬天气温在8℃-l0℃入蛰,入蛰最佳温度3℃-6℃。温度在22℃—35℃之间生长发育正常,温度在28℃-37℃时活动最旺,食欲最强,生长快、蜕皮快,交配现象多,是生长繁殖的最适宜温度。温度在39℃时,蝎子进入“夏蛰”。若温度经常在18℃—20℃之间,则不交配、不产仔、甚至死亡。因此,冬天用加温法打破蝎子的冬蛰习惯,将温度控制在28℃-37℃之间,就可以大大缩短养殖时间,这是养蝎获得高产的关键。采用控温方法后,孕蝎在翌年2月底3月初就可产仔。孕蝎对温度要求更高,应使温度控制在32℃—38℃范围内最好,如果温度在22℃-28℃之间,对孕蝎容易造成受精卵发育受阻,难产率增高,甚至产生死胎。分娩期的最佳温度在30℃-38℃,此时产仔只需5分钟,30℃则需15-20分钟,24℃以下难产,18℃-20℃孕蝎往往因产仔不下而死亡,造成较大损失。另外,在加温饲养过程中,尤其在冬天,注意千万不能断温,温度急剧下降,容易引起蝎子死亡。热源以太阳能加燃气辅助,可降低成本。控温仪选用10℃-50℃的为宜。仔母自动分离规模养蝎技术蝎子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近年来由于野生资源奇缺,社会需求量的大幅度上升,市场缺口逐渐扩大,价格连年上升;因此人工养殖蝎子的前景十分广阔。但是由于人工养殖模式和技术落后等原因,致使养蝎业的发展过于缓慢。仔母自动分离规模养蝎技术,是我国目前既先进又科学的养蝎法。此法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大规模养殖蝎子难度较大的一些关键性技术问题。
蝎子的药用价值:《开宝本草》中曰:“味甘、辛。性平,有毒。主治诸风疹及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涩、手足抽搐。”,全蝎为治风要药,具有驱风,镇惊及攻毒之功能,蝎子的药用价值主要在它的药理毒素成分。现全蝎入药的中西药约150余种。蝎毒以治痛症而著称,广泛使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国外一些医药机构已将其药效列入攻克癌症的课题研究。蝎子的食用价值:除此药用价值外,蝎子还醇制保健酒,在北京、天津和广州等地的高档宾馆有油炸全蝎名菜。养殖效益养蝎具有投资少、人力少、饲养技术比成熟的特点投资少:养蝎前期固定资产投资较少,养殖场所可充分利用庭院屋后,空房大棚。设施仅需要盆、砖等保温、保湿设施。人力少:养殖不需要多少人工,养殖几万只蝎,仅需半个劳动力,这项工作更适合心细、有韧性的体质不强的人从事。饲养技术比较成熟。现人工养蝎技术已被很大一批人掌握,而且成功的养殖户已取得丰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