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留学申请时,很多学生会问:明明我参加了很多社团和活动来提升自己的背景实力;文书也创作的词藻华丽,慷慨激昂,人设完美;同时也积极的与校方沟通,时刻追踪不敢怠慢,为什么最终还是被学校拒绝了呢?到底是哪里做错了?
其实,往往一些事情你认为做了会加分,实则非也, 如若处理不当甚至会减分。这,就是所谓的“雷区”。下面,我们就从背景提升、文书写作、与校方沟通三个方面出发,盘点一下都有哪些“雷区”出现,希望同学们要谨记,绕道而行。
关于背景提升,会存在哪些雷区?
选择活动 多而不精:
有些同学以为既然院校想要全面的学生,那就疯狂的加入各种俱乐部、参加课外活动希望以此来加分。于是乎,海地或尼泊尔的志愿项目,各种慈善活动经常出现他们的身影。但是,你要知道,如今很多学生都会去做各种各样类似的志愿项目并写到文书简历中,所以一篇关于志愿项目的 essay 并不能让你看起来很特别。这种为了加分而参与的短期项目,其实招生官也知道其实你就是想让简历看起来好看一点,而不是出于对志愿工作的热爱。
所以,你要做的不是让自己看起来阅历无数、全面发展,而是让自己看起来独特;而这个让你自己变得不一样的点,不一定就是要拿国奖。它也可以是一个兼职,通过为家里带来额外收入不也是达成影响力的一种方式吗?所以,活动在精不在多,专注把一件事做到最好,才会有感悟、有成长,申请材料自然也就有料可写。
关于文书创作,会存在哪些雷区?
文书过于冗长:
文书写作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过于啰嗦:关于文书的字数限制,不同学校、不同项目有不同的要求。有的项目会在官方网站中标明字数要求;有的虽没明确规定多少个单词,但是有篇幅页数、字体、行距等有具体要求;另外一些项目既没有明确的字数要求,也没有篇幅的限制,但是它会在网申系统中设置文本框,并在其中进行限制。
辞藻过于华丽,自以为很有品位:
文书语言首先要顾及的应是专业性(professional)与对话性(conversational),千万不要为了证明你的文笔与“格调”,在同义词库里找各种复杂高深的词汇。且不说不一定会讨好招生官,万一出现用法偏差,那岂不是成为装x失败的典范了。
用力过度 人设崩塌:
完美型人设
有些申请者会致力于把自己塑造成毫无缺陷的完美学生典范,尤其是那些在文书中写“我主要的缺点是太较真”的人,要知道适度的谦虚和清晰的自我认知才是正道。
感动与我同在
有的申请者喜欢在文章中展现自己多么不容易,克服重重困难去完成某项事情,要知道克服难题的文章内容是可以有的,但是要避免过度谈及一些你还没完成,以及各种心理创伤和悲情往事。同时,要记住在行文时要把控好热情与煽情的界限。
自吹自擂型人设
有的申请者喜欢拿自认为的长处去和其他同辈比较,常用“不同于其他同学,我……”之类的句式,在抬高自己的同时不需要贬低他人。或者直接/间接性的自雷自夸,比如满绩拿国奖等。
对院校,对自己缺乏了解
告诉招生官所申请的项目是你的第一选择,却说不出什么好理由。瞎编乱造什么都有,“你们是TOP10、王子公主在这里、某某名人师承此处”等等。要知道,选择合适的院校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你必须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去收集资讯,获得所有你需要的信息,同时,认真衡量院校是否真的适合自己也是很有必要的。
关于与校沟通,会存在哪些雷区?
过多的推荐信:
关于推荐信的话题已经说得太多,对于推荐信到底提交几封为佳,自然要参照申请项目官网上的要求,通常为 2 ~ 3 封。
过度联系:
如果你有一个“合适”的问题,当然,一定要问招生办,但是切记不要过度。有些同学会为了体现自己对申请院校“强烈的兴趣”,明明上网搜一下就能解决的事情,非要每周都发电子邮件与招生办尬聊。要知道,招生官也很忙,过度热情的联系极有可能会起反作用。
最后总结:在进行院校申请时无论是在准备文书,还是在与校方沟通时,或是其他方面,大家只要都要做到真实、真诚、有理有据,都能成为一名“讨喜”的申请者。
如果你在文书写作上还有什么想要了解的,请点击咨询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