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百科 诗词大全 搞笑图文 食物相克 周公解梦

土耳其

土耳其共和国,欧洲 土耳其
英文全称:Republic of Turkey┆ 缩写:TUR
首都:安卡拉 ┆ 官方语言:土耳其语 ┆ 面积:780,500平方公里
主要货币:土耳其里拉 ┆ 国际电话区号:90
简介
土耳其地跨亚、欧两洲,位于地中海和黑海之间,全国总面积约780576平方公里。东界伊朗,东北邻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 ,西北和保加利亚、希腊毗连,北滨黑海,西与西南隔地中海与塞浦路斯相望,海岸线长3518公里。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内陆高原向热带草原和沙漠型气候过渡。
概况

  土耳其,全称为土耳其共和国,地跨亚、欧两洲,位于地中海和黑海之间。大部分领土位于亚洲的小亚细亚半岛,欧洲部分位于巴尔干半岛东南部,全国总面积约780576平方公里。东界伊朗,东北邻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北和保加利亚、希腊毗连,北滨黑海,西与西南隔地中海与塞浦路斯相望。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以及两海峡间的马尔马拉海,是沟通黑海和地中海的唯一水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海岸线长3518公里。地形东高西低,大部分为高原和山地,仅沿海有狭长平原。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气侯,内陆高原向热带草原和沙漠型气侯过渡。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分别为14-20℃和4-18℃。年平均降水量黑海沿岸700—2500毫米,地中海沿岸500—700毫米,内陆250—400毫米。

  土耳其行政区划等级为省、县、乡、村。全国共分为81个省、约600个县、3.6万多乡村。

  土耳其人发源地是中国新疆阿尔泰山一带,史称突厥。7世纪东、西突厥汗国先后被唐所灭。8—13世纪,突厥人西迁至小亚细亚。14世纪初建立奥斯曼帝国。15、16世纪进入鼎盛期,版图扩及欧、亚、非三洲。16世纪末开始衰落。20世纪初沦为英、法、德等国的半殖民地。1919年穆斯塔法-凯末尔发动民族资产阶级革命,1922年战胜外来侵略军,1923年10月29日成立土耳其共和国,凯末尔当选总统。1924年3月,废除了奥斯曼哈里发(前伊斯兰教领导人君主)的王位。

  国旗: 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为红色,靠旗杆一侧有一弯白色新月和一颗白色五角星。红色象征鲜血和胜利;新月和星象征驱走黑暗、迎来光明,还标志着土耳其人民对伊斯兰教的信仰,也象征幸福和吉祥。

  土耳其有人口6731万(2002年)。土耳其人占80%以上,库尔德人约占15%。土耳其语为国语,全国80%以上人口是土耳其族,此外还有库尔德、亚美尼亚、阿拉伯和希腊等族。居民中99%的人信奉伊斯兰教。

  土耳其是传统的农牧业国家,农业较好,粮、棉、蔬菜、水果、肉类等基本自给,农业生产值占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20%左右。农业从业人口占总人口的46%。农产品主要有小麦、大麦、玉米、甜菜、棉花、烟草和马铃薯等。粮食和水果等能自给自足,并有出口。安卡拉羊毛闻名于世。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硼、铬、铜、铁、铝矾土及煤等。三氧化二硼和铬矿储量分别约为7000万吨和1亿吨,均居世界前列。煤炭储量约65亿吨,多为褐煤。森林面积2000万公顷。但石油、天然气紧缺,需大量进口。工业有一定基础,轻纺、食品工业较发达。主要的工业部门有钢铁、水泥、机电产品和汽车等。西部沿海地区工农业十分发达,东部内陆地区交通闭塞、生产力水平相对滞后。土耳其享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境内历史古迹星罗棋布,有世界七大奇迹的阿耳忒弥斯女神庙,历史名城伊斯坦布尔、埃菲斯古城等。旅游已成为土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主要城市

  安卡拉:安卡拉(Ankara)是地处欧亚之交的国家——土耳其的首都。它位于小亚细亚半岛上安纳托利亚高原的西北部,是一座海拔900米左右的高原城市。安卡拉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上古世纪。有些历史学家认为,早在公元前13世纪以前,赫蒂人就在安卡拉建立了城堡,当时称为“安库瓦”,或其变音“安基拉”。另一种传说则认为这座城市是在公元前700年左右为弗里吉亚国王米达斯所建,由于他在那里发现了一个铁锚,这便成了这座城市的名字。之后,几经变化就成了“安卡拉”。

  共和国成立以前,安卡拉不过是个小城,现在已发展为有人口390万(2002年)的现代化都市,仅次于经济中心、古都伊斯坦布尔。安卡拉以行政中心和商业城市闻名,工业不很发达,经济上的重要性远不如伊斯坦布尔、伊兹密尔、阿达纳等城市。这里只有一些中小规模的工厂。安卡拉地势起伏不平,气候属半大陆性气候。主要农产品有小麦、大麦、豆类、水果、蔬菜、葡萄等。牲畜主要有绵羊、安哥拉山羊、黄牛。安卡拉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冲,铁路和空中航线通向全国各地。

  伊斯坦布尔:土耳其历史名城伊斯坦布尔(Istanbul)位于巴尔干半岛的东端,扼黑海咽喉,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和港口,人口超过1200万(2003年)。作为欧亚两洲分界线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从城中穿过,将这座古城一分为二,伊斯坦布尔也就成了全世界唯一一座地跨欧亚两洲的城市。伊斯坦布尔始建于公元前660年,当时称拜占庭。公元324年,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从罗马迁都于此,改名君士坦丁堡。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后君士坦丁堡成为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公元1453年,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占此城,灭亡了东罗马,这里又成了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直至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迁都安卡拉为止。

  13世纪初,十字军进攻时,这座古城曾被烧毁。如今,市区已扩大到黄金角湾以北和博斯普鲁斯海峡东岸的于斯屈达尔等地。在黄金角南面的伊斯坦布尔旧城区仍保留有城墙,城墙使地处半岛的城区与大陆相隔。经过近年来的市政建设,伊斯坦布尔的市容更加多姿多彩,既有沿着海峡地形蜿蜒曲折的古老街衢,又有宽敞笔直的土耳其大道、独立大道以及耸立在大道两旁的现代化大厦。苍穹下,清真寺尖塔闪闪发光,红屋顶的哥特式建筑和古色古香的伊斯兰屋宇交错其间;现代化的洲际旅馆和古罗马的狄奥多西城墙交相辉映。近1700年的都城历史,给伊斯坦布尔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物古迹。市内3000余座大小清真寺,可供全市1000万穆斯林礼拜之用。此外,城市内高耸的宣礼塔多达1000余座,在伊斯坦布尔市,只要举目四望,总会有造型各异的宣礼塔映入眼帘,故城市也有“宣礼塔城”之称。

  提起伊斯坦布尔,人们自然联想起世界上唯一飞跨欧亚两洲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它的雄姿以及秀丽的海峡风光和素负胜名的千年古迹,使伊斯坦布尔成为世界著名旅游胜地。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建于1973年,它将被海峡分割的城市联在了一起,也把欧亚两大洲连结在一起。这是一座造型独特的吊桥,全长1560米,除两头的钢架外,中间没有桥墩,各种类型的船只都可通过,是欧洲第一大吊桥,世界第四大吊桥。入夜,桥上华灯齐明,远远望去,宛如巨龙凌空。此外,城市还建有加拉塔桥和阿塔图尔克桥连结新、旧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