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依法不依人。人为情有之假者。法为法性自尔之轨模。依法而可入道,人何关于实行,假令其人为凡夫外道,而所说契于法,亦可以信受奉行。假令现佛身之相好,而所说不契于法,则亦舍而不可依,况余人乎。二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三藏中有了义经,有不了义经,明示中道实相之义为了义经,非然者为不了义经(【参见: 二义二教及了义诸】),入道之人,当先使晓之,则壅无不通,有疑皆决矣。三依义不依语。语乃言说,但是张筌蹄,若依言语,从增疑惑诤讼而已。义乃中道第一义,非言语所及。学人宜去筌蹄,思惟实义。四依智不依识。识为妄想之心,对于六尘而起,耽迷不觉,与牛羊何异,恣识则增长妄惑而已。智乃本心照明之德。可与法性契合。学人宜定止妄识,策发真智。见智度论九,释门归敬仪中。
条目 | 解释 | 详细 |
---|---|---|
受所引色 | 法处所摄色五种之一。【参见: 法处所摄色】 | 详细>> |
受戒入位 | 受佛戒,则入佛菩萨之法位也。 | 详细>> |
受戒 | 戒者五八十具之别,随而受之者,各有其仪式作法,【参见: 戒... | 详细>> |
受想行识 | 五蕴中之四蕴也,此四蕴皆为心法,故称曰非色之四蕴。 | 详细>> |
受想 | 五蕴中之受蕴与想蕴也。【参见: 五蕴】 | 详细>> |
受岁 | 比丘夏居竟,增一法[月*葛],谓之受岁。 | 详细>> |
受喜 | 十六特胜之一。【参见: 十六特胜】 | 详细>> |
受别 | 【参见: 受记】 | 详细>> |
受决 | 同受记。谓受决定之记别也。 | 详细>> |
受具 | 谓比丘比丘尼之受具足戒也。行事钞上三之一曰:“十僧受具。” |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