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舍正法戒,如来一切之圣教皆当修行。二不舍离菩提心戒,菩提心为菩萨万行之幢旗,若丧失之则万行将依何而示导?三不应悭吝法戒,诸胜法为大圣之遗财,若悭吝不与,则与盗三宝物同。四不饶益行戒,于一切众生不可作不饶益之行,应普摄一切众生,为入道之因缘。大日经具缘品说此四波罗夷之偈,名三昧耶偈,同学处品云四种根本罪,经疏九谓之四波罗夷。大日经疏九曰:“佛子汝从今,不惜身命故,不应舍正法,舍离菩提心,悭吝一切法,不利众生行,佛说三昧耶。汝善住戒者,如护自身命,护戒亦如是。(中略)今此四夷戒是真言乘命根。亦是正法命根,若破坏者,于真言藏中犹如死尸,虽具修种种功行不久败坏也。”又同十七以不舍三宝与不退菩提心为四波罗夷(分不舍三宝为三),“如前三世无障碍中,先令不舍三宝,又令不退菩提之心,此即菩萨真四重禁也。”
条目 | 解释 | 详细 |
---|---|---|
受所引色 | 法处所摄色五种之一。【参见: 法处所摄色】 | 详细>> |
受戒入位 | 受佛戒,则入佛菩萨之法位也。 | 详细>> |
受戒 | 戒者五八十具之别,随而受之者,各有其仪式作法,【参见: 戒... | 详细>> |
受想行识 | 五蕴中之四蕴也,此四蕴皆为心法,故称曰非色之四蕴。 | 详细>> |
受想 | 五蕴中之受蕴与想蕴也。【参见: 五蕴】 | 详细>> |
受岁 | 比丘夏居竟,增一法[月*葛],谓之受岁。 | 详细>> |
受喜 | 十六特胜之一。【参见: 十六特胜】 | 详细>> |
受别 | 【参见: 受记】 | 详细>> |
受决 | 同受记。谓受决定之记别也。 | 详细>> |
受具 | 谓比丘比丘尼之受具足戒也。行事钞上三之一曰:“十僧受具。” |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