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曰六种释,六合释。梵语杀三磨娑,此云六合。杀者六,三摩娑者合也。诸法以二义已上为名者,以此六种法式,分别其名义也。唯一义之名,即不当于此释,二义之名,为判归趣何义,必须此法式。其作法,初离释二义,次合释二义,故谓之离合释,略称曰合释。一持业释Karmadha%raya,又名同依释,体能持用,谓之持业,此义虽二,而体则一之名也。一体持一用,故名持业释。例如大乘,大者具七义,对小教而言,乘者运载之义,以济行者,其大体,能持运载之用,故名大乘。又同依者,依二义一体之义,若大,若乘,同依一体,故名同依。又如藏识,藏即为识,识持藏之用,故名持释,藏之义,识之义,同依一法体,故名同依。二依主释Tatpurus!a%,又名依士释,从所依之体,而立能依之法之名也。例如眼识,为依眼而生之识,故名眼识,是眼为所依之体,识为能依之法也,本为别种之法,别法从所依之法而立能依之名,故云依主。三有财释Bahuvri^hi,又云多财释,此全取他之名而为自之名,如世之有财者之有财物也。如觉者为有觉者,故名觉者,如唯识论,为有唯识之理之论,故立唯识论之名,是有财释也。四相违释Dvandva,此二体相违而集各别者为一名者也。例如教观,教与观本别,合相违之物为一名者,是相违释也。五邻近释Avyayibha%va,从邻近法之强物而立名也。例如四念处,念处之体虽为慧,而与之相应而起之念力强,故名念处,是邻近释之名也。六带数释Dvigu,例如五蕴十二处,带数量之名也。然而一名必非局于一释,有一名而涉于数释者。例如论语之名,论者圣贤之议论,语者为其议论之言语,视为论即语,则为持业释,语之体,持论之用也。若解为论者圣贤之议论,为依其论之语,而非依经等之语,则为依主释。若视为包有圣贤议论之语,则为有财释。若视为论者圣贤之议论,语者圣贤之教语,则为相违释。若视为非仅为书中议论之言语,而以议论之语为主,故名论语,则为邻近释。已上论语之一名,不带涉五释之数,则不当于带数释。梵S!atsama%sa。
条目 | 解释 | 详细 |
---|---|---|
受所引色 | 法处所摄色五种之一。【参见: 法处所摄色】 | 详细>> |
受戒入位 | 受佛戒,则入佛菩萨之法位也。 | 详细>> |
受戒 | 戒者五八十具之别,随而受之者,各有其仪式作法,【参见: 戒... | 详细>> |
受想行识 | 五蕴中之四蕴也,此四蕴皆为心法,故称曰非色之四蕴。 | 详细>> |
受想 | 五蕴中之受蕴与想蕴也。【参见: 五蕴】 | 详细>> |
受岁 | 比丘夏居竟,增一法[月*葛],谓之受岁。 | 详细>> |
受喜 | 十六特胜之一。【参见: 十六特胜】 | 详细>> |
受别 | 【参见: 受记】 | 详细>> |
受决 | 同受记。谓受决定之记别也。 | 详细>> |
受具 | 谓比丘比丘尼之受具足戒也。行事钞上三之一曰:“十僧受具。” |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