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己知他不知,发心而自发誓愿,未广及于人,未得四无所畏,未得善权故也。二众人尽知己不知,发心广大,得无所畏,得善根故也。三己众俱知,位在七地得无畏,得善权,得空观故也。四己众俱不知,未入七地,未得空观之无著行故也。五近觉远不觉,如弥勒是,诸根具足不舍如来无著之行故也(弥勒成佛在近,近者得觉知其授记,远者不能觉知)。六远觉近不觉,此人未能演说圣贤之行故也。即师子膺是。七近远俱觉,诸根具足不舍无著之行,遍游十方世界,作不思议,显佛之神德故也,今之柔顺菩萨是。八近远俱不觉,未得菩提,皆不能悉知如来藏等之行故也,今之等行菩萨是。见菩萨璎珞经九,法华文句七之一。
条目 | 解释 | 详细 |
---|---|---|
受所引色 | 法处所摄色五种之一。【参见: 法处所摄色】 | 详细>> |
受戒入位 | 受佛戒,则入佛菩萨之法位也。 | 详细>> |
受戒 | 戒者五八十具之别,随而受之者,各有其仪式作法,【参见: 戒... | 详细>> |
受想行识 | 五蕴中之四蕴也,此四蕴皆为心法,故称曰非色之四蕴。 | 详细>> |
受想 | 五蕴中之受蕴与想蕴也。【参见: 五蕴】 | 详细>> |
受岁 | 比丘夏居竟,增一法[月*葛],谓之受岁。 | 详细>> |
受喜 | 十六特胜之一。【参见: 十六特胜】 | 详细>> |
受别 | 【参见: 受记】 | 详细>> |
受决 | 同受记。谓受决定之记别也。 | 详细>> |
受具 | 谓比丘比丘尼之受具足戒也。行事钞上三之一曰:“十僧受具。” |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