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名。译曰高山,光山。或谓与须弥山一体。或谓为别体。依法华经则为别山也。法华嘉祥疏十一曰:“弥楼山此云高山,又云光山。”慧琳音义十五曰:“弥楼山即须弥楼山也,皆梵语讹转也,唐云妙高山,或云妙光山。”大部补注十曰:“有人谓弥楼,此云光明山,即七金山也,金色光明故云耳。若准第一义法胜经云:须弥楼山,则弥楼山是须弥山也。如新俱舍云苏迷卢山,旧译俱舍,其须弥山亦云弥据山,是则梵音有楚夏耳。若据今文(法华经)下句自云须弥铁园,是则弥楼须弥有异。”以同一为正。
条目 | 解释 | 详细 |
---|---|---|
受所引色 | 法处所摄色五种之一。【参见: 法处所摄色】 | 详细>> |
受戒入位 | 受佛戒,则入佛菩萨之法位也。 | 详细>> |
受戒 | 戒者五八十具之别,随而受之者,各有其仪式作法,【参见: 戒... | 详细>> |
受想行识 | 五蕴中之四蕴也,此四蕴皆为心法,故称曰非色之四蕴。 | 详细>> |
受想 | 五蕴中之受蕴与想蕴也。【参见: 五蕴】 | 详细>> |
受岁 | 比丘夏居竟,增一法[月*葛],谓之受岁。 | 详细>> |
受喜 | 十六特胜之一。【参见: 十六特胜】 | 详细>> |
受别 | 【参见: 受记】 | 详细>> |
受决 | 同受记。谓受决定之记别也。 | 详细>> |
受具 | 谓比丘比丘尼之受具足戒也。行事钞上三之一曰:“十僧受具。” | 详细>> |